各位領導、嘉賓、校友,
老師們、同學們、朋友們:
大家上午好!
今天,我們匯聚在這片承載著幾代中傳人光榮與夢想的土地,一起慶祝中國傳媒大學建校70周年,共同展望傳媒高等教育的明天。在此,我謹代表學校,向各位領導、嘉賓、校友以及遠道而來的百余名外國友人致以最熱烈的歡迎!向那些曾經為學校發展嘔心瀝血的前輩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!向辛勤耕耘、默默奉獻的全校師生員工,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社會各界致以最誠摯的謝意!
剛才,教育部懷進鵬部長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傳全體師生的重要回信,讓我們心潮激蕩、倍感振奮!這是中國傳媒大學辦學史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大事!總書記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、立意深遠、催人奮進。在回信中,總書記向全校師生員工、廣大校友致以祝賀和問候,勉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,突出辦學特色,深化改革創新,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,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,為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!
總書記的關懷、信任與囑托,是對學校70年發展史的肯定和期許,是傳媒人的共同榮耀,更是我們站在70年的新起點接續奮進,潛心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。我們一定要把這份沉甸甸的信任銘刻在心,把總書記的要求和囑托貫穿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各環節,化作新的奮進力量,以高度的政治自覺、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,答好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答卷,以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厚愛。
各位領導、嘉賓、校友,老師們、同學們、朋友們:
中國傳媒大學的70年校史印證了新中國傳媒高等教育的發展史,是一部中傳人擔綱黨和國家傳媒事業星火賡續、使命傳承、改革創新的奮斗史。
時光如塵,歲月如歌。上世紀五十年代,一大批來自延安新華社、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革命工作者參與推動了學校的初創,曾直播“開國大典”的齊越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憶往昔崢嶸歲月稠,那時的“廣播”二字承載著非凡的意義,那時從廣播信號里傳向全國的,是中國共產黨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,它如同一道道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,激勵著廣大人民為理想而奮斗。在那段創業奠基時期,學校從北京良鄉小平房出發,突破了當時制約國家廣播事業發展的技術瓶頸,解決了新中國對廣播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。沒有那批先驅者的艱苦奮斗,就沒有新中國廣播教育的星星之火和燎原之勢。讓我們向新中國廣播事業的先驅和中傳的奠基者們致敬!
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廣播電視事業一路高歌猛進,電視成為最具公信力的主流媒體。待時不如乘勢,學校提出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,人優我特”的辦學理念,開啟了向傳媒高等教育的跨越之路。在那段跨越式發展時期,學校成為小綜合特色型大學,形成了覆蓋廣播電視生產傳播全鏈條、全流程的育人體系,取得了許多標志性成果。我時?;叵肫?986年,第一次踏入學校西門,回想起那一代廣院人的青春。在那個風云際會的時代,廣院匯聚了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,他們從這里揚帆起航,陸續成長為新中國廣播電視事業的領軍人物,創作出了一大批影響深遠的現象級作品。沒有那些改革者的披荊斬棘,就沒有新中國傳媒事業的諸多行業傳奇。讓我們向推動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前輩們,向我們曾經的廣院致敬!
歲月不居,時節如流。跨入新世紀以來,互聯網的發展重塑了社會經濟結構,新興媒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,構建現代傳播體系、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成為傳媒事業和傳媒高等教育的新任務?;趯r代潮流的深刻洞察,學校將“校園大課堂、傳媒大舞臺”特色育人模式貫穿到教學實踐各環節,國際化步伐持續加速。在那段內涵式發展時期,學校創新構建了數字媒體藝術、網絡與新媒體、文化產業等特色學科專業,為新媒體產業培養了中堅力量。也是在這個時期,學校由“北京廣播學院”更名為“中國傳媒大學”,完成了從行業特色型高校向傳媒復合型高校轉型,成為國家“211工程”大學。作為這些變化的親歷者,我感到無比自豪。沒有那些開拓者的遠見卓識、挺膺擔當,就沒有今天闊步走向世界一流的中傳。讓我們向所有引領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中傳人致敬!
凡益之道,與時偕行。經過持續的努力和發展,學校成功入選首批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。近年來,互聯網科技狂飆突進,短視頻平臺與直播迅速崛起,第五代移動通信、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沖擊并重塑了傳媒生態。自此,傳媒進入到影響深遠、角色多元的新時代,不僅是互聯網信息流通的中樞神經,更成為參與文化傳承與創新、塑造全球治理新秩序的重要力量。面對世界風云激蕩,學校按照黨中央和教育部黨組、北京市教育兩委的統一部署,從戰略和全局角度看問題、想辦法、做決策,完成了面向未來的系統性、結構性大布局,開創性提出“系統治理、創新驅動、交叉融合、特色發展”的治校理念,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勵精圖治、創新圖強。學校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,確立“弘道崇德、經世致用”的人才培養目標,大力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以及貫通藝考招生、本科教育、研究生培養的綜合改革,創新實施“代表作+貢獻度+主觀評價”的人才評價體系,完成破“五唯”、立多維人才培育布局,構建起以“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輿情實驗室、國際傳播研究中心”為核心的高質量科研平臺,實現校園“南北合一”,高水平建設海南國際學院,高起點開啟雄安辦學新征程,初步形成了“一體兩翼”的辦學新格局。學校以勇于創新、敢于擔當的精神走出了一條升級騰飛之路,意氣風發地步入高質量發展期。
2018年,學校凝練出“忠誠、自信、包容、競先”的文化基因,展現了中傳人獨特的稟賦品格、面貌氣韻、人文關懷和精神追求。從“好好做個讀書人”書香氛圍的形成到“教而優則教、研而優則研、創而優則創、管而優則仕”文化沃土的培育,從“一蓑煙雨任平生”的生命智慧到“做人有情有義有原則、工作有聲有色有成效、生活有滋有趣有品位”的“九有”文化,逐漸形成了“團結奮進、創新競先”的新時代中傳文化,為廣大師生員工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養,使中傳成為點亮學子心燈的神奇土地。
各位領導、嘉賓、校友,老師們、同學們、朋友們:
70年的文化積淀,白楊樹下樂章綿延,為遍布全球的中傳人鑄就了念茲在茲的精神家園,成為了中國傳媒高等教育的一道靚麗的文化景觀。70年的奮斗史,是幾代中傳人書寫傳媒高等教育歷史的光輝歲月,是幾代中傳人推動中國傳媒事業繁榮發展的壯闊畫卷,是所有中傳人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動人詩篇!
銜耀燭龍客,天下中傳人!迄今為止,學校已培養各類畢業生數十萬人,他們奮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,在黨和國家需要的地方揮灑青春、鑄就夢想,用傳媒人的擔當和勇氣讓祖國的心跳與世界同頻共振。
當中傳學子“請黨放心,強國有我”的誓言在天安門廣場響起,當中傳涌現出一批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的精兵勁旅,當中傳人在風起云涌的國際輿論場上傳播友誼之聲、和平之聲,我們看到,那是滿腔赤誠的中傳!
當越來越多師生和校友在國內外頂級平臺上閃光,當中國學院派創作再度崛起,當陽光自信、勇于創新成為中傳學子留給社會的第一印象,我們看到,那是奮進競先的中傳!
當海棠大道、櫻花大道繁花似錦,當鋼琴湖、白楊路被華燈照亮,當我們熟悉的校歌伴著海南島的濤聲奏響,當未來大學的中傳圖景在雄安徐徐舒展,我們看到,那是如詩如畫的中傳!
當中傳人的目光投向數字大航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,當中傳人的關注焦點跨越文化和國別,當中傳人用視頻語言向世界傳遞文明之光,用傳媒的力量守護人的價值,我們看到,那是為未來而來的中傳!
各位領導、嘉賓、校友,老師們、同學們、朋友們:
70年,是一個新的起點。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,感受到人工智能對世界、對傳媒、對教育的影響如此之大,感受到傳媒高等教育在世界文明互鑒中的作用如此之大,感受到傳媒人的責任如此之大!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要求,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,突出辦學特色,深化改革創新,將新時代傳媒教育事業全面融入黨和國家發展大局,無論世界如何變化,無論未來高等教育如何演進,我們都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。我們堅信,構建一個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選擇。因此,只有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,才能培養出更多守護人類共同價值的傳媒人,使人類共同乘坐的這艘命運與共的大船行穩致遠。
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,以傳媒之力弘揚中華文明,筑牢立德樹人的思想根基。文化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靈魂。我們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,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吸收和借鑒人類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,助力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弘揚真善美,傳播正能量,讓文化自信成為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,支撐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砥礪前行。
我們必須掌握駕馭人工智能的能力,以傳媒之力深化改革創新,激發立德樹人的創新能力。如今,人類的勞動正在被機器取代,人類的選擇正在被算法取代,人類的思考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,人類的存在價值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。我們要緊跟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變革步伐,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,鍛造人機共生新路徑,培養更多能夠駕馭人工智能、有新質創造力的未來傳媒人才,引領傳媒教育創新之路。
我們必須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,以傳媒之力推動文明互鑒,擔當立德樹人的時代使命。我們要培養更多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質傳媒人才,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、引導力、影響力、公信力,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好中國聲音,成為促進世界文明對話的橋梁,傳遞和平、發展、合作、共贏的時代強音。用傳媒的力量助力“以人為本、智能向善”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、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繪就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畫卷。
各位領導、嘉賓、校友,老師們、同學們、朋友們:
這幾天,見到闊別多年的老同學、老朋友,現場又看到很多老師和前輩,我非常激動。三十多年前,我曾是在“廣院之春”舞臺下鼓掌、喝彩的新生;三十多年過去,我已經兩鬢斑白,站在這里陪伴年輕的學子們長大,歡迎五湖四海的校友們回家;再過十年,也就是2035年前后,在母校80周年校慶之時,現場活躍著的“小白楊”們正值年富力強。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,面向數字大航海的未來傳媒世界會有很多未知,但我堅信,中傳“弘道崇德、經世致用”的培養目標不會變。那時候的中傳,“一體兩翼”的辦學格局已全面形成,實現了從傳統高等教育向未來高等教育、從傳統傳媒教育向智能傳媒教育的跨越,在建成教育強國的高校陣列中,一定會有中國傳媒大學的英姿!
七秩風華,使命不改;征程再啟,未來已來。愿我們深愛的母校歷久彌新,光華永續!我們要時刻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綱領,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、二十屆三中全會、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一系列新部署與新要求,立報國強國之志,做挺膺擔當的中傳人。時刻謹記懷進鵬部長來??疾鞎r的要求,“在新時代繼續辦出優勢特色,把立德樹人做得更扎實,把傳媒教育做得更加輝煌?!痹诮逃奎h組、北京市教育兩委的堅強領導下,團結奮進、勇毅前行。培養中傳學子以傳媒為橋梁,傳遞人性的光輝,弘揚時代的正氣,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播撒溫暖,播種希望,讓因廣播而起、因電視而興、因網絡而盛的中國傳媒大學,在未來,必將因AI而強,全力落實好總書記重要回信的殷殷囑托,奮力譜寫“教育強國、中傳有為”的嶄新篇章!
謝謝大家!